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資產的快速增長,實體經濟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場主體需要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及風險管理工具,廣大投資者也需要更多的投資渠道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在經濟增長中獲得資產性收入,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直接融資比例逐步提高,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從投資角度看,中小企業私募債、跨境ETF等新型投資工具的推出,也滿足了不同層次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未來資本市場“盛宴”將更精彩豐富。
直接融資比例提高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格局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作為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重要渠道的債券市場正顯示出迅速擴張的勢頭。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間接融資占比已經由2006年的91%下降至2012年1至10月的84%,債券融資占直接融資的比重由60%增長至89%。數據還顯示,截至2012年11月末,經交易商協會注冊發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突破4.1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加1.1萬億元,約占社會融資總量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