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海嘯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拉動內需的措施,來保障國內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受此利好提振,A股市場也展開了一輪震蕩回升的反彈走勢。但近段時間,外圍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形勢持續惡化,投資者對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資本市場建設的倍加關注,關注度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再度升溫。
3月5日,《09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出爐,其中涉及資本市場的部分有三句話:“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和規范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和前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資本市場提法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重點強調了“改革”,而前兩年則更多強調“發展”。
綜合A股市場各方面情況來看,投資者目前對資本市場的關注重點集中在市場基礎建設的完善與創新方面,包括新股發行制度、大小非解禁、股指期貨、創業板等問題。
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代表、委員針對政府工作報告與投資者關心的熱點話題,紛紛建言獻策,提出自己對資本市場的觀點與看法。中國經濟網記者以四大焦點話題為線索做了如下整理,供讀者參考。
焦點話題一:今年是否推出創業板
已經醞釀了11年的創業板,有望在今年5月份推出,此前一度成為市場共識。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繼續提出盡早推出創業板的議案。在機構近期的策略報告中,也普遍預期創業板最有望在兩會后率先推出。然而,目前全球經濟形勢尚未明朗,A股市場的投資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復,今年是否應該推出創業板,什么時候適合推出創業板,這讓市場內外牽腸掛肚。
3月7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創業板將被暫時擱置。他表示,多層次市場建設這些年一直都在積極推進,總理在去年的報告中已經講到這個創業板,不一定每次報告里都要講。
無獨有偶,證監會副主席桂敏杰3月7日在列席民建小組會議時發言也稱,推出創業板是符合培養創新型企業、增長型企業需求的,同時也是應對金融危機、經濟通脹需要的,創業板的推出并沒有擱置。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認為,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應該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讓中小企業的發展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這可以起到示范效應,也可以撬動民間投資,使更多資金流入中小企業。
在創業板的風險問題上,陳東征認為,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市場,證監會或將通過一些制度設計來防范風險,比如設置投資者門檻,希望投資者能夠理解。同時,他也表示,創業板推出后,首批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會低于八家。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也表示,如果創業版能夠適時推出,可以起到“一舉三得”的作用。第一,是可以幫助科技創新興企業盡早做大;第二,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打開渠道;第三,擴大了投資規模,擴大了內需,而且這個投資的含金量是很高的。現在中國人不是沒有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投資才能做得最好,如何找到好的投資方向。
焦點話題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與IPO重啟
自去年9月16日華昌化工發行新股后,A股市場上新股發行工作已停滯了5個月有余。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困難之時,正需要股市充分發揮融資功能,以幫助國內公司渡過難關。但在目前股民信心稍有好轉,廣為詬病的發行制度尚未改革之時,貿然重啟IPO,將有可能使監管層費勁心思的維穩成果付之東流。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5日說,暫停IPO主要是因為市場整體情況不太好,市場本身對于新股上市就有很強的約束,并表示正在積極研究新股發行制度。何時重啟IPO要等到市場條件成熟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看市場情況再定。此外,他還透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重點,一是能夠形成更加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二是能夠進一步體現市場公平;三是防止二級市場過度炒作。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6日表示,資本市場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直接融資,好比一個人只要身體健康,就應該工作。但如果不太健康,比如感冒、發燒了,就要休息幾天,前一階段時間,IPO沒有啟動就像一個人得病感冒一樣。所以IPO的啟動是勢在必行的,但啟動時機要和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們的新股發行制度聯系在一起考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認為,應該先完善發行體制,再適時啟動IPO。新股發行制度要考慮三方面,一是股票定價進一步市場化;二是強化買方的約束力;三是在風險明晰的前提下兼顧各方面利益,尤其是小投資人的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李劍閣也認為,建立更為市場化的新股發行制度,成為當務之急。他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定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定價機制是新股發行制度的核心;第二,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建立更為市場化的新股發行供給機制;第三,在新股發行的具體環節上進行市場化改革,賦予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更多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