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中國式改革 對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2009-09-14 15:01
記者:具體地講,在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的氣侯變化談判上,從你的角度講,你建議中國政府做這樣一種溫室氣體減排的表態嗎? 遲福林:剛剛說的后危機時代,低炭經濟發展是個全球化的趨勢,誰都改變不了的大趨勢,我們是一個經濟大國,應該做出自己的承諾,不僅需要做承諾,而且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有影響力的、有約束力承諾。 記者:我非常贊賞您的這種遠見。今年是中國建國六十周年,放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面,我們如果放眼后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后六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在哪個地方? 遲福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想把四個字作為思考的基礎,叫跨越與變化。我們在紀念國家六十年的時候要看到,我們這個國家有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跨越,從民族的生存性危機到了基本解決老百姓十三億人的生存性問題吃飯問題,現在到了要解決十三億人的發展問題,而且是全面發展問題。所以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性功績就是把中國從一個解決溫飽為目標的生存性社會,帶入到了一個人的發展,甚至以人的全面目標為目標的這樣一個發展性新階段。這樣一個發展性新階段,十三億人的需求結構變了,尤其是農村的需求結構開始變化,所以內部的需求,消費需求、城市化、服務業的發展都將成為這樣一個跨越下的新的變化。我在想跨越與變化,這是思考這兩個大的問題,我們國家確實在這六十年,尤其是最近這三十年實現了歷史跨越,所以我們要有一系列的變化,由生存型向發展型的變化,由城鄉分割向加快城市化的變化,由以投資出口為主向主要以國內需求為主的變化,由注重以物的發展向注重人的發展的變化,由一個經濟大國要向一個經濟大國、文化大國、人力資源大國的這樣一個變化。我想跨越與變化,應當成為我們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總結思考的一個基本線索。 記者:你覺得這些跨越和變化,會給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嗎? 遲福林:這個跨越和變化,第一,我們一直講歷史新起點,這樣才知道,我們站在一個什么起點上來跨越;第二,在這個起點上,我們知道將要發生哪些變化,我想未來的十年,到2020年的時候,將是中國在歷史跨越基礎上變化最關鍵、最重要的十年,不僅是國內的發展,而且涉及到我們這個國家在大國中的國際地位。第三,適應這樣一個跨越基礎上的變化,就需要及早地來研究這種變化的戰略、規律、制度安排和政策安排,這樣才能夠在未來十年的發展中,有一個更清晰的思路,更自覺的行為,來實現到2020年可能要達到的某些重要的目標。十年以后,我想可能有些發展,尤其中國在國際上的國際經濟地位的變化,可能在某些方面會出乎我們的預料。 記者:遲院長,我們今天的很多話題是朝前看。 遲福林:對。 記者: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建國六十周年,此時此刻,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往后看一點,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您作為一個在國內享有盛譽的經濟學家、思想家。此時此刻,如果您回過頭來看中國的六十年,有哪些地方你覺得是我們值得銘記的? 遲福林:我們走到今天千千萬萬不要忘記了自己珍惜的經驗,值得我們汲取的教訓,很多經驗千萬不能輕易地丟掉。比如說我們的改革,要記得我們的改革有沒有完成,如果這個時候,由于我們發生了一些變化,輕易地說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了,這對我們后三十年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第二,比如人的發展,這樣一個大國搞了三十年的發展,現在在人的發展上面臨一系列問題,經濟大國的地位確立了,但是人力資源大國、文化大國的地位還面臨著相當多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一定要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人的發展應當成為發展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主線。第三,要看到我們這個國家在一個和諧的、穩定狀態下的發展太重要了,今天面臨著很多的矛盾,因為利益主體多元化和利益的博弈時代已經到來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又面臨著加快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所以,如何能夠有利于化解各種矛盾,保持社會和諧狀態,實現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發展目標,對我們這個民族,對我們這個國家,對我們的社會,對老百姓來說都太重要了。我感到汲取前六十年的某些經驗對后面的發展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記者:謝謝遲院長!讓我們一起努力為祖國的強盛而奮斗! 遲福林:謝謝! (記者:付敬 編輯:肖亭 視頻:中國日報多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