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系列主題團日活動,是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舉措,是引導青年官兵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的重要載體,對于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凝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青春能量,具有重要意義。
3月4日,總政組織在主題團日活動中涌現出的13個先進單位和個人代表,在京舉行了現場匯報展示。他們用生動形象的兵言兵語、原汁原味的鮮活事例,講述一個個追逐夢想、建功軍營的精彩故事,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現將13個先進單位和個人代表的先進事跡摘登如下。
——編者
1 濟南軍區某團“紅一連”——
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
1927年9月“三灣改編”時,毛主席親自在這個連隊建立黨支部,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88年來,這個連隊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連隊時任指導員和誠旺說:“是支部建在連上的魂讓‘紅一連’這面鮮艷的旗幟始終高高飄揚。”
在“紅一連”,長江抗洪搶險,第一個跳進洪水堵決口的是黨員;汶川抗震救災,第一個鉆入廢墟救人的是黨員;首都國慶閱兵,開頭車當基準的是黨員;重大軍事演習,帶頭沖鋒在前的還是黨員。不少官兵說,當兵到“紅一連”是榮耀,到了“紅一連”入黨更榮耀。
在參加“和平使命”中俄聯合軍演時,“紅一連”擔負多項急難險重課目,吸引了多家中外媒體的關注。應他們的要求,“紅一連”舉行了一天的開放日,其中一項活動,是連隊黨支部組織兩名表現突出的同志“火線入黨”。
俄羅斯電視臺專門做了一期“紅一連”的節目,他們的記者介紹說:“中國軍隊的基層單位非常團結、有戰斗力,是因為有一個叫‘黨支部’的組織在發揮作用。”
2 海軍遼寧艦官兵——
祖國,我以忠誠向您報告
習主席視察遼寧艦時囑咐:你們要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早日形成戰斗力和保障力,為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作貢獻。遼寧艦官兵牢記囑托,用忠誠和拼搏譜寫了共和國第一代航母人的創業之歌。
遼寧艦官兵為了盡快摸熟摸透裝備性能,打著手電鉆艙底、摸管路、測數據,不知磨爛了多少副手套、磕壞了多少頂安全帽。他們憑著這股拼勁,很快掌握了裝備。每名黨員骨干都積累了十幾本、甚至幾十本工作筆記,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技術參數、攻關體會和改進對策,少則數萬字,多的數十萬字。
戰斗機在航母上起降,是關鍵的飛行課目。艦載機飛行員被稱作“刀尖上的舞者”。飛行員戴明盟和戰友們開始了多年的試驗試飛。戴明盟是第一個執行極限偏心偏航阻攔試驗,第一個執行飛行阻攔著陸試驗,第一個繞艦飛行、觸艦復飛的飛行員。就在這一個個“驚心動魄”中,他們闖了出來,走向了成功。黨員骨干的帶領,航母人眾志成城、奮力拼搏,突破1200多項關鍵技術,攻克900多項試驗課題。
3 西藏軍區崗巴營——
過硬帶兵人用行動詮釋身教
西藏軍區崗巴營駐守在喜馬拉雅山北麓,自然環境異常艱苦。年僅19歲的上等兵任浪,執勤中突發高原心臟病,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有醒來。軍士長黃頌的未婚妻劉燕,輾轉數千里來崗巴完婚,因感冒引發肺水腫不幸病逝,被稱為崗巴“永遠的新娘”。
在這異常艱苦復雜的環境里,崗巴營的干部靠身教的力量,帶出了一支全面過硬的營隊。來崗巴營當干部,必須從“三不、三讓、三前”做起:戰士沒開飯干部不端碗,戰士沒吸氧干部不拿管,戰士沒歸建干部不合眼;學習進修讓名額,休假療養讓機會,表彰獎勵讓榮譽;緊急任務沖在前,險難科目訓在前,營建勞動干在前。在崗巴營,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是最高最艱苦的哨所。一連副連長劉定中從當排長開始,年年主動請纓上查果拉,去年已是第三次上哨執勤了。營長胡廣軍說,干部就是靠這些,影響和帶動著大家。近年來,該營7次受全國全軍表彰,被成都軍區授予“崗巴愛國奉獻模范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