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國介紹,所謂“訂貨安全網”,是奶粉供貨商與港九藥房總商會合作,以69家會員藥房作奶粉供應保證點,由奶粉商預先存放各階段奶粉各一箱,本地父母有需要可致電奶粉商登記,并獲發由奶粉商發出的證明,憑證明到奶粉供應點購買奶粉,一個月內可購買最多6罐。
此外,港九藥房總商會總部也將額外儲存主要奶粉供貨商產品做緊急補給。如碰巧保證點無存貨,可向總商會預訂。香港奶粉業界促請政府,若在未來幾個月,以上措施運作良好,奶粉供應充足,證明約章有效,要盡快檢討并撤銷“限帶令”。
對于奶粉商的建議,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歡迎。“不過,這些措施仍需時間落實。政府將于半年后檢討,并引入壓力測試,看措施是否有效。”
“限帶令”前,香港奶粉供應從未出現“無貨”。本地供應更穩定,也非“限帶令”之功。
政府為本地父母設置的奶粉訂購熱線,今年2月每星期有數以千計來電。“限帶令”后,減至每星期數百個來電,最近每星期來電只有個位數。
是“限帶令”出臺讓本地需求得以滿足嗎?若是“限帶令”發功,總銷量應下降。而目前的現實是,總銷量基本未變。
林偉文說,香港有七大奶粉供應商。“限帶令”前,只有美贊臣和美素佳兒兩個品牌出現過缺貨。美贊臣公司則回應,“今年春節前的確曾出現供應緊張,但春節前公司額外增加45萬罐供應香港市場,限帶令前供應緊張情況已緩解。”
林偉文說,“缺貨”和“無貨”是兩個概念。“今天有,明天無,這家有,那家無,不能叫無貨,只能叫缺貨。”即使“限帶令”前,香港的奶粉供應,也從未出現“無貨”,只有偶爾“缺貨”。劉愛國也說,之前奶粉缺貨,主要集中于美贊臣和美素佳兒兩個品牌。
今年3月27日,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在回答立法會林大輝議員提問時,也承認僅僅是“某些牌子”的奶粉,在“個別零售點”短缺,“個別牌子奶粉在零售層面有缺貨情況。”
為何“限帶令”前,很多香港本地媽媽反映買不到奶粉?林偉文說,問題的癥結,在于“以心目中的價格買不到”。香港的奶粉一般通過藥房和超市兩個渠道銷售,藥房價格之前從未超過超市,但“限帶令”前需求旺盛,藥房就提高了價格,甚至比超市還貴一點。一位業內人士說,因為有藥房對內地客人加價二三十元,本地客人往往會拒絕加價。所以當奶粉存貨不多時,就會對本地客人謊稱缺貨。林偉文坦言,沒想到奶粉問題發展到這么嚴重,政府竟然會痛下“殺手锏”。
林偉文說,本地需求得到滿足,“限帶令”并非功臣,而是供應商增加了穩定供應,零售商也懾于政府的嚴厲措施,不再“區別對待”顧客。(記者尹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