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注重服務中心,切實解決重學歷輕實用的問題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可以經??吹竭@樣一種情況:很多有學歷的人找不到工作與很多單位找不到很實用、很合適的人才并存的奇怪而又必然的現象。我們說這種現象是必然的,是因為這是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重學歷輕實用的必然結果。我們確實不能為了辦教育而辦教育,也不能為了學歷而辦教育,更不能為了創收而辦教育,而應該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能力和水平而辦教育,為了培養造就又紅又專的有用人才而辦教育。因此,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強化圍繞大局、服務中心的意識,抓緊培養急需人才,著力培養實用人才,切實培養棟梁人才,辦人民群眾認可、各項事業需要、黨委政府滿意的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六要強化政府主導,切實解決重產業輕事業的問題
從本質上講,教育應該是一項關乎民族前途、國家興亡的重要事業,而不應該是以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的的一種產業。雖然國家從來沒有說過教育是一個產業,但是,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把教育當作一種產業,這也是教育收費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大焦點、干部群眾議論的一大熱點、各級政府破解的一大難點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西部的不少地方孩子上不起學、農村的不少學生上不起大學、城市里的很多家庭為高額的擇校費、贊助費而苦惱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過去在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投入不足是經濟問題,那么,在經濟總量居全球第四、外匯儲備為世界第一、財政收入接近七萬億人民幣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收費太多就不全是經濟問題,而主要是認識問題、思想問題、眼界問題。鄧小平同志在我國還很困難的時候,就曾告誡全黨: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其他方面忍耐一點,甚至犧牲一點速度,也要把教育的問題解決好。我們現在既不用忍耐,更不用犧牲速度,只要大家認識再提高一些、眼界再開闊一些、思想再統一一些、浪費再減少一些、決策再科學一些,就完全可以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向教育。以色列的首任總理本?古里安曾說: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中國是人口大國,如果我們能把教育當作關乎中華民族長遠利益、未來命運的宏偉事業做大、做快、做實、做強,中國就會很快成為人才資源強國,中國的發展就會更科學,中國的前途就會更光明。
七要堅持統籌兼顧,切實解決重發展輕公平的問題
教育資源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東部與中西部之間、內地與邊疆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的分配不公問題。同樣是學校,城市里完全由政府來投資建設,農村還要老百姓投工投勞;同樣是義務教育,內地已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邊疆還要相當數量的代課教師;同樣是大學,東部和發達地區硬軟件條件都很優越,西部和欠發達地區還有很多困難。沒有教育的公平就很難有其他方面的真正公平,沒有教育的扶持就很難有其他方面的有效扶持,沒有教育的發展就很難有其他方面的科學發展。因此,我們要在繼續推進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特別注意教育公平問題,盡可能使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人性、更加科學,切實推動教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云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來源:學習時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