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覺得這樣的做法好不好?
肖貞賢:很實惠,政府又補償那么多。我自己又省力,外出打工又不耽誤時間。
黃奇帆:農民原來的舊房子,盡管可能也有那么100多平方,200平方,但是土疙瘩造的土房子,如果要賣的話,賣個一兩萬,不值錢。而且這些房子往往是危舊房。如果要搬到新房子,可能一百七八十平方米,兩百平方米,可能也要花八萬九萬,或者一定的錢,一般農民搬不起。
主持人:沒錯。
黃奇帆:現在我們幫農民創造了一個什么財富呢,農民原來宅基地大而無當,占了兩畝地,這兩畝地把它復墾成為農田,這農田還是你的,變成了種菜的地,種糧的地。但是你這兩畝地的指標,到土地交易所地票去賣掉,可以換20多萬。拿了這20多萬,你可能七萬八萬去買了一個房子,這個房子水電氣什么都有,房子的結構也比較好,對農民來說,是很高興的事情。
主持人:帶著媽媽住進這個新房的時候,她說過什么嗎?
肖貞賢:我還沒搬進去,我正在搞裝修。
主持人:這么多的創新究竟會讓重慶這樣一個金融中心,跟我們之前了解到的北京或者是上海有什么不同之處,哪一點將會成為最凸顯的特色?
黃奇帆:我想就是異曲同工,形成互補,因為這個世界是各種各樣的經濟要素在流動中組合的,交易所往往是經濟要素集聚和輻射的一個焦點,所以我們國家要有世界級的要素市場,應該在上海、北京或在深圳。國家當然也要有國內區域性的要素市場,這應該就是重慶來做。上海、北京做國際型的,我們做國內的,我們有農畜產品的遠期交易所,現在主要是生豬買賣,現在進行4個月,7個月的生豬遠期交易,遠期交割,已經使許多農戶避免了一些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總裁戴激揚:農民最最需要知道的就是,我現在養的豬,幾個月之后究竟是多少錢,現在的現貨貿易是沒有這個功能的,因此我們就搞了這個遠期交易,農民、養殖者,他甚至可以先賣掉自己的豬,再進行養殖,控制了他的風險。
崔之元:我覺得重慶非常有希望,在某種意義上使我聯想到美國的一個金融中心,但不是紐約,而是芝加哥,芝加哥也是美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的一個橋頭堡。大家知道,這次金融危機,芝加哥相對比紐約受的損失小一點,一個很重要原因,我想可能就是和它的類似重慶的這種交易所有關,純粹的衍生品投機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