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記者11月9日從自治區價格監督檢查分局獲悉,從今年8月開始至10月下旬,全區各級價格監督檢查機構對轄區內的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含社會零售藥店)、醫療機構、疾病預防中心、血站和藥品招標代理機構等共491個單位進行了重點檢查,查出價格違法案件175件,違法金額達902萬元。目前,已實行經濟制裁42.87萬元。
自治區價格監督檢查分局的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經過多年的努力,治理藥品和醫療服務行業價格違法行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醫療機構亂加價、亂收費的現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虛增數量變相亂收費
不執行已降低的醫療服務價格
表現形式
個別醫療機構為了規避檢查,采取更隱蔽和復雜的手段變相多收費。如某醫療機構在銷售頭孢噻污鈉藥品中,存在收費數量大于實際使用數量的情況,收費數量22741支,實際使用數量21000支,多收數量為1741支;在一次性耗材方面,對患者收取一次性5ml注射器,收費數量10.66萬支,實際使用數量9.66萬支,多收1萬支。
自治區物價局《關于公布我區經營性收費、公益性收費、中介服務性收費清理整頓結果的通知》(桂價費[2007]572號)規定,降低皮下注射、皮內注射、靜脈注藥、靜脈輸血、靜脈采血等部分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但有些醫療機構仍按原收費標準收費。
原因:
對于上述亂加價、亂收費現象存在的原因,檢查人員認為是因為目前財政撥款不足,少數醫療機構為了解決基礎建設和職工福利問題,在價格上做起了文章,導致患者承擔的醫療費用過高、負擔過重。一些醫療機構想方設法通過開大處方、重復檢查、用價格高的藥品,有的還有意、無意地采取輕病重治的辦法變相多收費,以提高本單位的經濟效益。
重復收費
擴大收費范圍收費
表現形式
一些醫療機構在手術中仍然收取已包含在手術費中的低值醫用消耗品費。如:一次性無菌巾、一次性注射器、一般縫線、一次性手套及敷料等;有些醫療機構在向門診輸液病人收取了門急診輸液費的同時又收取了輸液管、注射器等材料費。
按規定。病人出院時間應按“一日內不論什么時間出院均不計算住院天數”的規定計算,但個別醫療機構病人出院當天也計收住院床位費。部分醫療機構擴大收費范圍向所有出生嬰兒收取新生兒輻射搶救治療費、嬰幼兒健康體檢費;向住院病人收取健康咨詢費、疾病健康教育費等。
原因:
檢查人員發現,由于少數醫療機構采用科室承包來代替內部管理,結果,為了小集體利益,科室利用醫院具有醫技相對壟斷的特殊性,想方設法達到多收費的目的。檢查人員在比較容易發生亂收費問題的外科、婦產科、手術室、麻醉科檢查時,就發現了不少問題。
擅自設立收費項目
超過規定加價率收費
表現形式
少數醫療機構未經批準,擅自設立收費項目。如:向病人收取X線攝片袋費、術前備皮費、送血車費、加床費、處方費、病歷材料費、藥瓶費、新生嬰兒斷臍費等。
高于政府定價制定價格。一些醫療機構提高標準向患者收取床位費、住院診查費、化驗費、X線拍攝費、白細胞計數檢驗費、乙肝兩對半檢驗費等。
超過規定加價率作價銷售政府定價藥品。一些醫療機構突破自治區物價局關于藥品加價率不超15%的規定,加價率高達20%~52%。
超過規定加價率作價收取醫用耗材費。個別醫療機構違反自治區物價局的有關規定,超加價率作價收取一次性醫用衛生材料費。
原因:
由于領導不重視,或不設專職的物價管理人員,收費人員也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造成個別醫療機構對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知之不多,不熟練。因此,在執行醫藥價格政策過程中,出現隨意提高藥品和醫用耗材加價率的行為;在醫療服務價格方面,自立收費項目、自定標準、提高標準收費等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收費標準已降低,政策也很明確,但有些單位以各種借口,不按時執行。
醫療收費公示制度
仍未規范
表現形式
一是一些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處方沒有嚴格按規范項目、名稱書寫,給病患者的治療、檢查申請單不規范,導致錯收、多收;二是部分醫療機構“住院明細清單”中的醫療服務項目標準編碼、單價或收費日期不明晰,不利于病患者了解收費情況。部分縣級醫療機構及一些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沒有實行電腦收費管理,無法向病患者提供收費明細清單;三是一些醫療機構的公示牌公示的藥品價格、收費項目少,內容沒有及時更新,病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相關收費和價格信息;少數藥店明碼標價不夠規范,沒有按標價簽上的內容詳細填寫。
原因: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機構的新項目也逐漸增多,但在價格管理方面,出現相對滯后的現象,致使部分醫療機構的新增服務項目無標準可參照,只好參照毗鄰地區或其他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標準。這就導致了一些自立收費項目的存在。加上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多,藥品品種、規格繁多,同一藥品品種和規格,不同的生產企業,價格也不一樣。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價格公示制度、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以提高收費透明度,讓病人明明白白消費。
編輯:寧波 來源:南國早報(記者 肖世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