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醫療:冀望醫改解民憂
看病難、看病貴就像一座大山,壓在全國老百姓的身上。江西讀者彭潤英來信說:“去年2月初,我老公查出得了皮炎癌,在上饒治療花了七八萬元,把家里的積蓄都用光了。醫生說,得了這病不能操心,不能心煩氣躁,可治病吃藥都得花錢,這讓我們如何不著急?”
即使不得大病,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也可能花上數百元。重慶讀者秦定云認為,醫院自定藥價,藥價混亂虛高,是看病貴的直接原因。“一般衛生院都是開單提成,以藥養醫,出售藥品的利潤在50%以上”。
醫院的企業化運作,導致了醫療機構的兩極分化。部分大中型醫院不斷積累優勢資源,做大做強;而廣大基層衛生機構則資金短缺,難以為繼。
江西讀者李詩彪來信沉痛地指出:“在廣大農村地區,村級衛生所是最基層的醫療機構,也是離老百姓最近的醫院。村級醫務人員用簡單、實用、廉價的治療技術解除了廣大農民的病痛。然而,他們的工作待遇卻不容樂觀——沒有財政補貼,沒有養老保障,相當一部分人平均月工資不足600元。如今,村級衛生隊伍的補充存在不小的困難,有不少村級衛生所已經關門停辦。”
問題的關鍵在于投入太少。即將推出的醫改新方案,重申了政府職責,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醫療服務中應發揮主導作用,讓人充滿期待。安徽讀者魏成全說:“國家計劃投入8500億元進行醫改,讓我們看到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希望。”
與此同時,不少人也表達了對政策落實的擔憂,呼吁加強監管。重慶有位農村讀者來信說:“到醫院看病,接診醫生總是先問是否參加了‘新農合’。參加了的和沒參加的,醫治方法、檢查程序、開的處方和用的藥都不同。看同一個病,參加‘新農合’的花費要比沒參加的高許多。”
四 收入差距:期待合理公平
廣西讀者來信說:“我們企業退休職工的工資太低了,每月只有750元,今年國家給長了80元,吃飯都緊巴巴的,還要供小孩讀大學。我很迷茫,不知日子該咋過。太難了!給我們提高一點工資吧!”
遼寧省盤錦市某農村學校的一名公辦教師說:“農村教師10年教齡的工資約1400元/月,每月還要從工資中扣大約7%的養老保險和1%的失業保險,還有2%的醫療保險,農村教師也沒有住房公積金等,生活費所剩不多。”
與此同時,一些國企高管的工資卻高得驚人。河北一名企業職工來信說:“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現在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的工資差距,何止十幾倍,幾十倍、上百倍都有,太不合理了!”
而在各個行業之間,壟斷行業的工資又明顯過高。福建讀者陳志強來信說:“盡管已經采取了措施,但壟斷行業工資收入水平依然過高,與其他行業職工工資收入差距仍有擴大趨勢。政府應該高度關注。”
另外,一些企業正式工、臨時工、農民工的收入差距極大,雖然干同樣的工作,卻得不到同樣的工資和待遇。湖南讀者李小華來信說:“我是一家大國企的臨時工,平時臟活累活干得最多,但拿的工資卻與正式職工沒法比。不是講‘同工同酬’嗎?為什么不實行?”
江西讀者李芬說出了她的期盼:“工資制度需要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經著手這方面的工作,我希望能夠公平、合理地取得收入,尤其要杜絕以權謀私、官商勾結等不良現象。現在社會上有仇富心理,有不滿情緒,主要也是眼見耳聞的不公平、不合理現象太多。只有好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建設和諧社會。”
五 食品安全:應有長效機制
近年來,食品安全是個大問題。什么“蘇丹紅”、“劣質奶粉”、“三聚氰胺”等,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食品、藥品層出不窮,讓老百姓吃盡了苦頭。安徽讀者李澤芳來信說:“今年食品安全問題,能不能讓我們放心,這是我關注的,老百姓不需要那么多宏偉的口號,只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腳踏實地地管好奶粉、面粉、大米等等食品。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廣西讀者洪亮反映:“現在農村小學附近小攤小販云集,出售的全部是劣質的小食品,無生產廠家、無檢測結果、無成分說明,包裝極其簡陋,一般都是個體或者私營小廠暗地生產的。這些低劣食品在學校很暢銷,嚴重殘害了孩子們的身體,真該好好管管了!”
還有的讀者來信說:“現在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廣告嚴重浮夸,尤為嚴重的是電視直銷廣告和醫療廣告,簡直就是黑心廣告,希望引起高度關注,如果繼續放任的話,說不定哪天又會出現一個震驚國內外的事件!”
為什么食品安全問題接二連三?讀者來信指出,以往哪種食品出了問題,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需要建立長效機制。
內蒙古讀者趙四平認為,首先監管機構不要太多,什么工商、質監、農業、衛生都在管但又管不好,俗話說,和尚多了沒水吃。主管部門要明確,責任要到位,絕不能掛虛名、踢皮球。其次處罰一定要重,讓違法者真正有所顧忌。對做不良廣告宣傳的媒體和代言名人也要嚴厲處理,同時追究監管部門的責任。
編后:廣大讀者反映的問題是沉重的,對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期待是真摯的。希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采取有效舉措,加大力度破解這些難點、熱點、焦點問題,以積極作為回應百姓熱盼!
編輯:鄧京荊 來源:半月談 (記者 郭鴻印 高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