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剛才講了這么大的市場需求和投資需求,因為我們中國日報和中國日報網的讀者和觀眾主要是外資、外企,你剛談這些機遇對于他們來講是不是也存在很大的投資機遇?
【徐宗威】我覺得中國市政建設在中國實行特許經營制度,實際上就是為社會資本和社會企業進入市政建設事業打開了一扇大門,或者說是創造了一個制度平臺,過去的中國的市政設施的建設是以政府為主,或者是說以公有制經濟投資經營為主的,實行特許經營制度以后歡迎社會各個方面,企業和投資者來投資和經營市政設施,包括外資企業,包括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歡迎國內的資本和國外的資本投資中國的市場設施。應該說中國的特許經營制度是從新世紀之后開始實行的,實行之后對市政設施的發展還是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方面加快了城市的公益事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確實提高了市政公共設施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因為大量的民營企業和外國資本的進出確實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實行特許經營制度過程中,也確實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包括外國資本投入到市政設施當中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緩解了公共財政的不足,解決了加快市政建設這樣一個問題。
現在看特許經營制度的實施,大家都在做,中國的情況是這樣,實際上還留了很大的這種市場空間,這個統計不一定準確,是某一個省的統計,比如說供水已經有40%的供水的項目,或者叫資產實行了持續經營,有50%的污水處理項目實行了特許經營,還有60%的比如說城市的燃氣實行了特許經營,70%的城市公共交通實行了特許經營,吸引了大量的民營資本,包括外國資本進入到這些行業。
【主持人】徐先生你是《公權市場》的作者,又是長期在跟蹤市政特許經營制度,剛才你也談到很多的機遇,剛才你給我們這些統計數據給我們一種感覺就是,特許經營制度這個方面我們推行的力度可能還不是特別的大,所以你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你看我們將來前面的方向是什么樣的呢?
【徐宗威】從特許經營制度方面來看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績,另外一方面確實在實施過程當中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怎么更好的推行和完善這個制度,我覺得有這么幾個方面需要注意和研究的。
一個就是怎么能夠進一步的明確和履行政府的公共職能問題,實行特許經營不是說把公共事業全推給企業,或者說全部推向市場,或者全部推給社會,實際上提供市政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是政府的,昨天晚上央視新聞1+1節目主持人董倩問我,在改革中政府始終不變的是什么?我說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是政府始終不變的職能。所以政府在這個改革過程當中,或者在實行特許經營過程當中,很多的方面還是需要政府繼續和加強公共服務職能建設的,比如說公共財政的投入問題。從市政設施也好,資產也好,政府還是應該作為投資的主體,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職能所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政府已經在建立公共財政,換句話說城市居民也好,企業也好,已經把這個稅款交給政府了,政府已經建立了公共財政,公共財政的主要投向就是在市政建設方面和其他公共產品的提供和服務上面。
再有一個在實行特許經營過程當中,應該說企業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里面確實是市場規律和機制發揮作用,但是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特別在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問題上不是萬能的,在很多地方是失靈的。比如說公交線路,有一些很偏僻的線路可能不掙錢,這個投資者就不愿意開這個線路不愿意去,不愿意跑。
所以在實行特許經營過程當中,政府仍然需要對公用事業當中的事業性補貼,事業型虧損,或者政策性補貼這部分繼續給予支持和幫助。像公交車小孩坐車不要錢,老人坐車不要錢,或者其他什么優惠的政策,這部分誰掏,還是要政府公共財政來解決的。所以在實行特許經營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能更好的使這個設施和資產的運營效率有所提高,使我們的勞動生產率有所提高。用市場的一些機制和辦法,不斷的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和水平。另外一方面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需要政府認真履行公共服務職能。
前兩年湖北十堰的公交車全體罷工,你從表面現象上看是老板經營不善造成的。但是實際上也跟當地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是不是到位了有關系,因為當初政府把城市的公交項目委托給企業去做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合同,那么這個合同就規定了,因為這個城市有小孩上車不要錢問題,有老人上車不要錢的問題,公交在運營當中有一部分是需要財政支持和補助的,政府跟這個企業簽合同,比如說每年給它六百萬作為公益性、社會性、政策性補貼和補助,但是實際上連續幾年下來政府并沒有拿錢,你沒有拿錢這個企業就要千方百計的去降低服務水平和成本。比如說十分鐘開一趟車,那我現在二十分鐘開一趟車,比如說汽車一天要打掃兩次,那我一天打掃一次。比如說職工的工資獎金就要想辦法克扣,最后弄的職工意見很大,終于職工不干了罷工了,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