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日本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各種政黨相繼恢復或建立。目前參加國會活動的主要政黨有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保守黨等。
◆ 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 LDP):1955年11月15日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并而成。半個世紀以來,自民黨絕大部分時間控制著日本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多數席位,曾連續單獨執政長達38年之久。1993年8月淪為在野黨,1994年6月底參加三黨聯合政權,重返執政地位。1996年11月恢復單獨組閣。1999年1月與自由黨組成聯合政權,10月與自由黨和公明黨組成三黨聯合政權。2000年4月,自民黨與公明黨、保守黨聯合執政。2003年9月20日,自民黨進行總裁選舉,小泉純一郎以絕對優勢蟬聯。從2003年11月起,自民黨與公明黨兩黨聯合執政至今。2007年7月,執政的自民黨在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中遭到慘敗。
自民黨是傳統保守政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勢力較強。該黨主張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維護自由經濟體制,修改憲法,堅持日美安保體制,增強自主防衛力量。對外政策方面強調以日美關系為基軸,積極參與構筑冷戰后的國際新秩序。自民黨黨內派系林立,十分活躍。自民黨的最高領導是總裁,下有負責掌管黨務、國會對策、組織、人事和財務的干事長、總務會會長、政務調查會長。執政期間,由總裁兼任內閣總理大臣。截至2005年4月,自民黨有黨員約160萬人。>>
◆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僅次于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1998年4月27日成立,由原民主黨、民政黨、新黨友愛和民主改革聯合四黨組建而成。1998年7月參議院選舉和2000年6月眾議院選舉后實力大增。該黨主張推行民主、穩健的政治路線,構筑新自由社會。2003年9月,民主黨和自由黨在東京簽署合并協議書,正式將兩黨合并為一個新的民主黨。根據合并協議,自由黨解散。合并后的民主黨在國會占有204席。>>
◆ 公明黨(Komei Party):1964年11月成立,其母體為宗教團體創價學會。1970年6月實行政教分離,93年8月參加非自民聯合政權。但自94年底以后,為參與日政界分化改組,公明黨分出一部分力量參加新進黨,新進黨解散后,組成“和平新黨”。未分出去的部分則重組為“公明”。1998年11月7日,“和平新黨”和“公明”宣布合并,并恢復原黨名。1999年10月,公明黨加入自民黨和自由黨的聯合政權,成為執政黨,2000年4月,公明黨與自民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權。該黨基本政策主張總體上仍沿襲了過去公明黨“中道路線”的傳統,堅持穩健的政治路線,提倡和平主義。
◆ 日本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Japan -- Nippon Kyosanto):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左翼政黨。戰后獲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現發展的高峰期。進入九十年代,日共根據冷戰后新形勢,對政策主張再次進行調整。2000年11月,日共召開第二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黨章,把黨的性質由“工人階級的先鋒政黨”改為“工人階級政黨”和“全體日本國民的政黨”。該黨支持階層比較穩固,基層組織健全。
◆ 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簡稱“社民黨”,1945年11月成立,1996年4月由社會黨易名為社會民主黨。該黨主要成分是工會和農協的活動家、中小企業主和知識分子。冷戰期間,該黨作為革新派政黨與保守的自民黨長年對峙。93年日本政局劇變,社會黨先是加入多黨聯合政權,后又與自民黨聯合執政。該黨委員長村山富市出任首相。98年5月,該黨退出聯合政權。近年來實力大減。
◆ 保守黨:2000年4月由自由黨26名成員脫黨組成。成立伊始即與自民、公明兩黨組成新的聯合政權。6月眾議院大選后席位減少。該黨主張要體現“保守主義”的真正含義,維護國家、社會的安定及和諧。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