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爆炸及其后果圖(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網站)
環球在線消息:俄羅斯滾動新聞網5月6日消息,英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波爾-施泰恩加德和尼爾-圖爾克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研究文章稱,在宇宙進化歷程中大爆炸可能不只一次地發生過。
這一宇宙進化理論新設想的依據是宇宙常量“λ”(拉姆達)的理論值和實驗值并不吻合。宇宙常量“拉姆達”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宇宙常量“拉姆達”被認為是衡量宇宙中“真空能量”的標準,而所謂的“真空能量”會阻止宇宙中所有的天體因相互間的引力作用而“融合”在一起。科學家們曾嘗試在微觀水平上(一種以基本粒子為研究對象的物理研究方法)對此進行解釋,但所獲得的研究數據卻遠遠高于通過使用描述宇宙膨脹的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物理學家們曾設想宇宙常量“拉姆達”在逐漸遞減,然而這一設想也并沒有解決宇宙誕生理論中存在的各種矛盾。
波爾-施泰恩加德和尼爾-圖爾克認為,宇宙常量“拉姆達”很可能是唯一比宇宙存在歷史還要古老的常數。從這一觀點出發來看的話,所謂的大爆炸便并非是宇宙誕生的絕對起點,而只是一次宇宙間物質數量和輻射數量發生跳躍式變化的事件。而且,像這類事件每隔萬億年就會發生一次(這一時間間隔相當于目前宇宙年齡的一百倍)。科學家們認為,如果有多次大爆炸發生,那么宇宙常量的遞減程度才能在理論數據和實驗數據上相吻合。
據《新科學家》雜志刊文指出,英國科學家們的這一新設想與愛因斯坦的理論有著明顯的沖突,但發現黑洞輻射的天理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數學家羅杰-朋羅茲等人卻支持大爆炸之前可能有時間存在的理論。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