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和布克賽爾風景格外誘人,陽光更加溫暖。所謂的“江格爾”文化發源地的和布克賽爾縣給人帶來濃郁的文化氣息。縣城里新蓋的一座座安居房,標志著和布克賽爾縣各族人民在自治區和當地政府的關心下,走向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10月13日,記者來到了成立不久的和布克賽爾縣兒童福利院,看到了父母雙亡或者被父母拋棄的75名殘孤兒。
福利院院長田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田珍介紹說,該院于2005年11月25日經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籌建,2010年3月登記成立,2010年正式投入運營。是自治縣民政局下屬全額事業法人機構單位。該院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75平方米;其中宿舍樓1654平方米,餐廳321平方民米,設計床位100張。
田珍告訴記者,福利院當前共有75名孤兒,有漢、哈、維、蒙古族。其中31名兒童集中供養,44名兒童為散居供養。殘孤兒童最高年齡17歲,最小10歲,有兩名智力殘疾兒兒童不能正常學習外,其余兒童都分別在相應學校上學。除了正常的教育之外,福利院給孤兒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按孩子們的個人愛好,請專業老師給孩子們指導畫畫、書法、彈樂器等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生活。
據介紹,2011年秋季起,兒童福利院還將3名已經初中畢業的孩子分別送往塔城地區技工學校和阿勒泰畜牧學校接受更高層的專業教育。
田珍說,跟這些孩子在一起的一年時間里,遇到了很多難以忘記的故事。尤其是在中秋佳節,福利院為孤兒們過了一個特殊的節日。孤兒院擔任班長的哈族孤兒海納,為慶祝節日給大家唱了一首哈語歌曲“媽媽”,讓在場的所有人淚流滿面。從這些孩子身上可以看到,他們對完整家庭、父母愛的渴望。
據悉,在福利院給集中供養的31名孤兒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
來源: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記者 茹克雅)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