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前的2月25日,我們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第三批住村工作組一行七人來到和田地區皮山縣木吉鎮龍尕村。我們七個成員來自電臺不同部門,原本也并不熟悉,而對這個村子則更是陌生。
從入村的第一天起,我們就開始忙忙碌碌,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可今天一數日歷,才偶然發現,我們來這里都已經滿百天了。我們問自己:100天,我們在這里收獲了什么?大家掰著指頭粗略地數一數,收獲還真不少,每個人都能總結出好幾條。
信任是金
工作組組長、新疆電臺黨委委員、副臺長王春說:“我認為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當地老百姓對工作組的信任。他們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會來找我們說說,愿意聽聽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就是鄰里間鬧了矛盾,哪怕天色已經很晚,他們也會來敲門,就是想聽我們給評個理。”
王春總結的第二大收獲是為這個村子組建了第一個合作社。“可喜的是,這是農民觀念轉變的開始。我們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我們在入戶調查中發現,貧困的根源是思想貧困,靠天吃飯和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依然存在,所以,我們意識到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才是第一重任。為了這個我們可是做了不少工作,可謂苦口婆心地大會講、小會說、入戶動員。為了鼓勵敢‘吃螃蟹’的人,電臺還擠出了獎勵基金,承諾:前三個帶頭成立合作社的各獎勵1萬元。”
4月28日,村民阿不都熱西提·買買提6兄弟組建的熱西塔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我們全體成員到場祝賀,并兌現了電臺的承諾,將10000元獎勵金交到了阿不都熱西提·買買提的手里。如今,熱西塔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優惠政策,養殖了200多只羊,年純收入可達10多萬元,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開辟新路子
工作組成員、來自新疆電臺辦公室的李云波說:“我最大的收獲是在這里學會了種菜。我們工作組帶領村民搞起了庭院經濟,使這個村大部分家庭都發展起了庭院種植,這可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呢。”
我們發現,這里的村民家家戶戶有庭院,庭院里均有可種植的土地,但村民卻空著土地寧愿去鎮上花錢買菜。于是,我們號召村民把房前屋后能開發的土地都變成了菜園,播下了各種蔬菜的種子,茄子、辣椒、白菜等等,摸索著種植技術。我們干得熱火朝天,村民在一旁偷偷觀望。
如今,蔬菜長勢良好,都已經成型掛果了。李云波喜滋滋地算了一筆賬:“經過實驗,我們發現,這里的土壤特別適合種植胡蘿卜,而且胡蘿卜是當地人最愛吃的一種蔬菜,不但自己吃,還可以拿到鎮上去賣或供應更大的市場。按照現在的價格,一畝地的胡蘿卜收入可達4000多元,如果家家種植胡蘿卜,這不也是一筆收入嗎?我們試驗田種植成功后,就將推廣到家家戶戶。”
付出最快樂
工作組成員、新疆電臺廣播傳媒公司副總經理江文斌:“我最自豪的事就是幫村民解決了幾年都沒有解決的事。”
一天,村民阿不力克木·阿布都艾尼拿著一張字條愁眉苦臉地找到江文斌,說城里有個老板買了他2萬多元的木材,可是就是拖著不給錢,這事讓困擾了他半年了。江文斌要來那老板的電話,義正辭嚴地告訴對方,他是住村干部,希望老板盡快把所欠的錢兌現,否則將走司法程序。對方覺得碰到“硬茬”了,幾天內就乖乖把錢付給了阿不力克木·阿布都艾尼。
100天里,我們做的這樣的小事多了去了。比如,硬化了村雙語幼兒園門前的道路、健全了兒童快樂家園和讀書屋、利用廣播發動愛心捐助救急救困等等。為了助力勞務輸出,我們籌措來了20部電腦,將手把手教年輕人會用電腦;考慮到村里距離鎮上有段距離,又獲得電臺支持,村委會門前的小超市、理發館和小飯館即將建成……我們所做的,老百姓都看到了,所以,當我們走在路上,遇到了村民,都會一臉溫暖、一臉尊敬地與我們相互鞠躬問候:“亞克西木噻思!”
工作組成員、新疆電臺漢語新聞廣播新聞部主任陳宏偉,工作組成員、新疆電臺播出部播出科科長祖農·熱西提;工作組成員、新疆電臺辦公室職工烏扎提·庫努皮亞說起村里的基本情況,各個一口清。說起這100天,各個說“值!”
工作組副組長、新疆電臺維語綜合廣播采訪部主任阿不都熱西提·阿不都艾尼講了這么一個小故事:一次,我們幾個去鎮上買活動獎品,中午吃飯時遇到同村的人打招呼。等我們吃完要買52元的單時,飯館老板告訴他們已經有人買單了。
“十不準”的紀律要求我們必須還錢,可這下讓我們為難了,因為這100天里,我們最然能做到在鎮上的人群中都能一眼認出本村的人,但也只是面熟,卻不能一一叫上名字。
于是,我們只好用笨辦法,在大會上找人,幾經周折,終于見到了幫我們買單的買買提托合提·阿布都卡德爾,把錢硬塞給了他。買買提托合提·阿布都卡德爾很不高興地說:“你們為我們做了這么多好事,我們請你們吃個烤肉都不行嗎?”(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毛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