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掩蓋了各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掩蓋了制售過程的不法行為,同時也“掩蓋”了消費者科學素質嚴重不足的事實。只有全社會的科學素質迅速提高,才能從根本上建起一個食品安全的防火墻,讓不安全的食品無處藏身。
日前和一位從醫的朋友在路邊店吃午飯,剛點好菜,但見這位朋友熟練地拿來開水,把碗碟和筷子燙了一遍。筆者見狀趕緊拿來白色的餐巾紙接著擦拭起來,誰料他趕緊奪過筷子說:不能用餐巾紙再擦了,這餐巾紙看著很白,其實并不衛生。
“這么白的餐巾紙還不衛生嗎?”面對疑問,朋友進一步解釋說,這些餐巾紙在儲運過程中容易攜帶病菌,而且在加工過程中用硫磺熏過,一白遮百丑。消費者認為白色是干凈的,安全的,所以生產商就想盡辦法讓餐巾紙變白。
仔細想想,可不是嗎?大家認為面粉越白、饅頭和面條越白越好,就有人往面粉里加吊白塊。銀耳的正常顏色是很自然的淡黃色,消費者卻偏偏喜歡白色的銀耳,于是有人用硫磺熏蒸,讓銀耳顏色變得很白。同樣,用硫磺熏蒸過的菊花看上去又大又白,賣相較好,于是大家紛紛效仿。用硫磺熏蒸中藥材,不僅可以防蟲防霉,還可以改善品相,這項技術自然不推而廣。更有甚者,還用硫磺熏蒸桂花,熏蒸土豆,熏蒸豆腐絲,熏蒸生姜等等。
烘干的獼猴桃片本是金黃色的,不料市場上綠色的獼猴桃烤片不僅賣得快,價格還高。無奈之下,其他生產廠商只得把黃色的獼猴桃烤片再入缸染成綠色。正常的豬肉本是肥瘦相間的,不知誰在主張吃瘦肉,社會上刮起了吃瘦肉健康,吃肥肉有害的風氣,于是,農戶就開始使用瘦肉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叫囂:不拿硫磺熏蒸,菊花、藥材賣不上好價錢。不用瘦肉精,養豬就賠錢,我們找誰說理去?
由此可見,白色掩蓋了各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掩蓋了制售過程的不法行為,同時也“掩蓋”了消費者科學素質嚴重不足的事實,每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輿論對不法人員口誅筆伐,人人對不法行為嚴厲譴責,發揮了強有力的監督作用。然而,作為消費者,我們在譴責、聲討的同時,還應該做些什么呢?
其實,要確保全社會的食品安全,除了政府大力監管,嚴厲打擊不法行為,每一位公民都應積極行動起來,除了聲討不法行為,不妨掌握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養成科學理性的消費習慣。例如,適當食用肥瘦相間的豬肉,食用不是很白的面粉,購買淡黃色的銀耳,選購金黃色的獼猴桃片等等。
可見,要讓不安全的食品無處藏身,還應大力加強科普工作,讓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只有全社會的科學素質迅速提高,公民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更加科學理性,具備一定識別安全食品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建起一個食品安全的防火墻,食品安全才會有更加可靠的保障。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