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馳電掣的“東北最美高鐵”動車組。
本報記者趙樂攝
從長春到延吉僅需2小時17分,即便到琿春也只需3個小時,讓“早品鼎豐真麻花,午食朝鮮族美食,午后賞長白山天池”的期盼變成了現實。
這就是去年金秋開通的“東北最美高鐵”帶來的效應。
高鐵的開通,無疑為長春、吉林、延邊州、長白山管委會四地增添了一雙騰飛的翅膀!“巨龍”飛跨長吉圖琿,把長白山、松花湖、凈月潭等風景名勝串聯成一條美麗曲線,“東北最美高鐵”越叫越響,長吉圖跨進了全新的“高鐵時代”。
記者從沈陽鐵路局獲悉,截至6月11日,吉圖琿高鐵累計發送旅客215萬余人次,日平均發送旅客8000人次。高鐵帶動了長吉圖經濟發展,僅今年“五一”小長假,延邊州實現旅游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18.53%。
冬去春來,巨龍穿行,長吉圖琿,風景獨好。
大手筆,建路網——打通區域交通大動脈
吉圖琿高鐵全長359公里,迤邐前行,通江達海。
最美高鐵的盡頭——“雞鳴聞三國”的琿春市,結束了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加之以前通車的中俄——琿馬鐵路線、長吉圖高速公路,琿春形成了完備的陸路交通網絡。
從路網布局來看,吉圖琿客運專線與長吉城際、哈大高鐵、盤營高鐵、丹大快速鐵路共同構筑了東北地區鐵路快速客運網,將我省東部地區納入了東北高速鐵路網的覆蓋范圍,打破了長期以來圖們江區域交通不暢、經濟發展受制嚴重的窘境。
琿春市英安鎮雙新村村委會主任具珍森前幾年帶領村民建起了20多棟大棚,去年甜菜、芥末等無公害蔬菜上市不久,就逢高鐵開通,雙新村的蔬菜也搭上了順風車,在延吉、長春等各大超市備受歡迎。“有了高鐵,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市場行情,把我們的農副產品賣出去。”
“吉圖琿高鐵讓雙新村從一個沒有鐵路的小山村直接跨入了高鐵時代,大大拉近了雙新村與長春及延吉的時空距離,村民們心里都樂開了花。”延邊州交通運輸局負責人深有感觸。
敦化高鐵站前,繁忙的塔吊正緊張作業,地面上負重的大卡車往來奔馳,基坑里建筑工人們扭鋼筋、做防水,整個作業現場有條不紊,市客運樞紐工程的主體已現雄姿。
敦化市委、市政府立足長遠,正努力打造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城市。吉圖琿高速鐵路開通,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京城經敦化至白河鐵路、敦化至五常公路等重點交通項目緊鑼密鼓籌備建設——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有三條鐵路、兩條高速公路,以及三條國道在這里交會,形成“四縱四橫”放射性交通網,成為東北亞經濟貿易區連接黑吉兩省重要的交通樞紐。而正在建設的敦化客運樞紐站,是集商業服務、商務辦公、文化、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場站。
賞美景,一路游——打造環長白山旅游經濟帶
高鐵沿線,山清水秀,美不勝收。
從松遼平原,到長白山區,各地紛紛打起了旅游牌,積極發揮各自優勢,主動融入大長白山旅游產業格局。
自從有了高鐵,特別是“東北最美高鐵”,乘高鐵赴周邊城市旅游的市民逐漸增多。目前。長春、吉林、延吉、琿春等很多城市已形成“高鐵旅游圈”。端午小長假,長春市民熱衷“4小時旅游圈城市”,哈爾濱、沈陽、大連、延吉、琿春等地成為熱門目的地城市。
吉林市提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一攬子計劃:以松花湖、北大壺、拉法山、烏拉古城——霧凇島等重要景區景點為載體,重點開發“一江秀水、兩大奇觀、三湖美、四座神山”旅游資源,打造四季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推動霧凇冰雪節等節慶活動形成產業鏈,同時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全面啟動國家全域化旅游創建工作,著力把旅游培育成現代服務業龍頭產業,把吉林市打造成中國十大休閑城市和東北亞冰雪旅游基地。
延邊州從去年“十一”以來,培樹“乘高鐵游延邊,延伸幸福快樂無邊”品牌,以長吉為核心,沈哈為兩翼,以京津冀為延伸,通過大眾媒體和網絡媒體進行多方位的宣傳。依托高鐵、高速與航線帶來的新優勢,延邊州在未來3年至5年時間,努力把延吉建設成為東北亞區域國際旅游城市,把琿春打造成國際旅游合作區,把敦化打造成東北東部過境旅游目的地。
今年“五一”小長假,延邊州接待游客29.98萬人次,自駕游及乘坐高鐵自由行的游客帶來的收入超過旅游團。州旅游局副局長苑曉云說,現在旅游業產值占到了延邊州GDP的18%,十三五期間,比重還將增加。
長白山森工集團敦化林業有限公司小溝林場抓住高鐵開通這一良好機遇,轉型從事旅游業。場長田洪軍告訴記者,小溝林場地處國家級雁鳴湖濕地保護區中心帶,與黑龍江省鏡泊湖旅游區接壤,林場依托優越的區位條件和旅游資源,將生態旅游產業確定為停伐后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今年春季,這里迎來首批游客。目前,在敦化的100余家林場,已有20多名林場場長表示要轉型從事與旅游業相關的產業。
蛟河市漂河鎮富江村坐落在松花湖畔,這個村有放河燈的習俗,許多村民會制作河燈。為了把古老的文化習俗保留并傳承下去,去年村里建起了傳統村落博物館和傳統民居,村民們紛紛把家傳的老物件貢獻出來,豐富館藏。“今年,我們在村里種植了芍藥、杜鵑等花卉,鮮花怒放時,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大量游客觀光旅游。”富江村支書任友生說。隨著高鐵的開通,許多農民看到了商機。從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有20戶農戶陸續轉型開辦農家樂。目前,這里已能容納5000人觀光。村民張力家以往種植水稻,一年收入3萬多元。去年高鐵開通前夕,他把家里的瓦房改成10間三人間客房,僅去年10月一個月就增收7200元。
“吉圖琿高鐵的開通,讓人們對交通沒有畏懼的心理,催生了周末旅游和自助游的火熱。一時間,‘說走就走’的旅行逐漸流行。”吉林財經大學工商學院教授李金榮認為,吉圖琿高鐵的開通,極大地方便了省內的短途旅客,原來往返一般需要兩三天的旅游線路,現在經常可以“早出晚歸”。她建議,我省要抓住大旅游時代的契機,利用長白山豐富的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環長白山旅游經濟帶。
高鐵通,路路通——經濟騰飛插上了新翅膀
高鐵貫通長吉圖、連接東北亞,區域融合,生機盎然。
敦化市伍攀榮看好高鐵開通的前景,投資20億元,建設集美食、住宿、購物于一體的敦化長德商貿物流園區,目前,長德商貿城項目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年末開張。“吉圖琿高鐵圓了我多年回家鄉創業的夢想。我明年再擴大投資1億元,補齊敦化旅游旺季服務不足的短板。”談到未來,伍攀榮的臉上溢滿喜悅。
家住蛟河市黃松甸鎮偉光村的菌農孫俊富邊給春耳段澆水邊對記者說,今年他種植了7萬袋春耳,木耳已代替耕種成為他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副鎮長張麗麗告訴記者,去年10月開始,全國各地的客商乘著高鐵紛至沓來,帶動了木耳銷售,目前,他們正努力推動黑木耳產業規模化發展。2015年,全鎮種植黑木耳3億袋,實現產值10億元。今年,他們打算在原來基礎上,擴大20%的種植面積。
在延邊,“沒有泡菜不成席”。延邊金剛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哲說,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延邊州大大小小生產朝鮮族辣白菜的企業產品全部被搶購一空,2015年公司的銷售收入接近8000萬元,同比增長25%以上。
省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趙光遠認為,吉圖琿高鐵的開通,有效帶動了沿線地域經濟朝一體化方向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已開始顯現。
吉圖琿高鐵,這條鋼鐵巨龍,縮短的是時空距離,延伸的卻是通向幸福美好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