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進勇分析,不同于國際社會一度廣為采納的旨在“保護及促進”的第二代投資協定模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的談判意味著中美兩國將達成的投資協定屬于第三代的投資協定。“新一代的投資保護協定在此前基礎上加入了自由化的內容,目前看來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據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已逐漸成為國際投資規則發展的新趨勢,世界上至少有77個國家采用了此種模式。
“目前看來,一個更適應于現實發展的多邊投資規則盡管困難,但很有必要。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經濟體,美國和中國有望達成的這項投資協定,將對未來多邊投資規則的制定有重要的推動、示范作用。”盧進勇稱。
事實上,有望被推動的不僅有中美投資和多邊投資規則,還有中國當前正在著力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目標相契合。長期以來,名目繁多的行政審批事項及“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模式不僅約束了市場機制的作用,更衍生出一系列腐敗問題。有鑒于此,新一屆政府上任后,明確將行政審批制度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先后數次取消和下放百余項行政審批權。
“負面清單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明確政府投資審批權限,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從而使政府回歸自己服務者和監管者的本位。”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對中新社記者指出,“準入前國民待遇的實施,將有助于倒逼中國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進而徹底打破阻礙民營資本進入的彈簧門、玻璃門”。
沈丹陽亦在12日指出,此舉有利于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發展。
何偉文表示:“中美雙方的投資協定談判剛剛進入實質性階段,雙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談判應該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我個人對這項談判的前景還是持樂觀態度,因為它符合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
“美國企業都準入前國民待遇了,很難想象中國國內的投資市場還不能充分開放。”馬宇說,“這也是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的要義”。(中新社記者 石巖 董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