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產品都能避稅
“從理論上看,符合起征標準又打算把財富傳給子女的人都有可能是大額終身壽險的客戶,市場空間會很大。”衛江山說,由于大額保單具有很明確的功能用途指向性,技術含量較大,投保人在選擇保險產品時,首先要做好保險規劃,比如保險期間要長,保險責任要覆蓋任何理由的身故,身故受益人要明確,保額要精確計算,其次應該有分紅功能,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衛江山介紹說,參照國際市場的慣例,由于保險產品的特殊性,被保險人在投保之前需先評估自身名下資產,充分考慮到未來傳承部分并結合當地遺產稅稅率計算出未來應繳納的稅費總額,然后通過終身型壽險來合理轉嫁稅負:將自己確定為被保險人,將未來遺產繼承人設定為指定受益人,將未來繼承遺產需繳納的稅費設定為所購買保險的保險金額。這樣,未來被保險人身故,受益人得到所購買保險的身故保險金,即可用這部分資金遞交遺產稅合法繼承財產。
衛江山提醒,有幾類保險產品并不能當作避稅產品來銷售,第一類是兩全保險,原因是如果保險期間內被保險人并未發生風險,滿期時將給付被保險人滿期保險金,而在征收遺產稅的情況下,現金同樣被視為是可征收的對象,這顯然得不償失;第二類是定期類險種和意外險;第三類是投連產品,由于該產品存在投資虧損的可能性,無法準確彌補未來可能繳納的稅負。
投保人看重資產保全
據了解,2005年以來,不少保險公司就開始推出高保費、高保額、面對高端收入人群的險種。在遺產稅正式開征之前,現在投保人購買大額保單更看重的是資產保全。
購買大額保單的人群主要包括私有企業主、企業高管、高級白領、高收入者。有分析稱,私有企業主的大部分財產是自主擁有的企業股權,企業的興衰與家庭的榮辱息息相關,成熟的企業主會清晰地看待企業經營中的風險,在持續贏利時轉移一部分資產以備不時之需,而理財類保險是一種非常好的工具。
衛江山認為,如果考慮保值增值功能,大額保單比較適合在事業上升期和創業期的人士,而且采取階段性的保障計劃比較合算。如果是終身型的保險產品,從國內來看收益并不樂觀。
上述保險營銷員認為,大額保單主要是將財富傳承給第二代,資產會比較安全,但肯定比不上其他投資渠道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