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兩會的召開,31省份先后公布了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17個省份今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幅目標高于當地經濟增長目標。
此外,盡管部分東部省份下調了今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 D P)增幅目標,但是仍有不少于19個省份明確提出今年當地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幅要在20%及以上,換屆后的地方投資沖動再露端倪。
學者認為,這種矛盾的現象說明,中國經濟從重數量向重質量的轉型正在艱難起步,建議把今年的增長目標定在7.5%上下,以推進經濟的調整和再平衡。
記者統計發現,2013年約有17個省份將“居民收入跑贏G D P”作為政府的工作重心。如陜西、甘肅、貴州、四川、廣西、安徽等,2013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目標都超過12%,且均高于該地區設定的G D P增速目標。如廣東、上海、江西等省,雖然尚未設定具體的居民收入增速數字,但在各自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都明確指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將快于G D P增長”。
尤其是在江西,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跑贏”G D P增幅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被解讀為當地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將更加注重富民優先,讓群眾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和好處,讓百姓的幸福感不斷提升。云南更是直接把“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與2012年大約只有不足一半省份的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幅超過G D P增幅相比,這可以說是個不小的進步。
然而在強調居民收入增長的同時,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苗頭也再次顯現。2013年有不少于19個省份將投資增幅目標定在20%及以上。其中,貴州將2013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目 標 定 位 在30%以 上 ,力 爭40%。
“近期多省市集中出臺大規模投資規劃,顯示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已開始抬頭。”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說。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也表示,2013年是各級地方政府換屆之后的第一年。經濟發展一直是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投資的快速增長是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手段。盡管今年東部沿海省份普遍調低了G D P增幅目標,但是這些省份大多也下調了外貿目標,對投資的依賴并無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