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山地鐵考古現明清古宅地基建筑 結構完整
清理出的遺址是清代建筑基礎,建筑結構非常清晰
福州城的地下藏著什么秘密?屏山地鐵站東入口的考古發掘,正一層層揭開謎團。昨日,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隨著考古的推進,數百平方明清房屋基礎完整現出。
房子不大功能齊備
記者再次來到現場時,原先間隔的探方已連成一片。近200平方米內,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天井、水池、排水暗溝、水井、房屋以及近一米寬的墻基。
在探方內,排水溝的走向呈變形的V字形,水溝二十多厘米寬、十多厘米深,是用整塊石頭雕好拼接的,縫隙則用沙子填補。水溝上方用一塊塊小石板覆蓋,揭開小石板,里面還是濕潤的。水溝的北側就是大塊平整條石鋪好的地面,和現在的老宅天井如出一轍。墻基就在天井的東側,一段九十度轉角完整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墻基主要是用大塊不規則的石頭砌成,其中還夾雜著一個圓形石磨。考古隊員李福生介紹,這么寬的墻,屬于主墻,也就是封火墻。墻基東西兩側的空地,就是原來的房屋,其中一間內還找到了衛生間的痕跡。
“現在的房屋基礎和這個差不多寬,有些可能還沒這么寬。”李福生說,按現在的標準,這里蓋個三層小樓都不成問題。據福州市考古隊張領隊介紹,房子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和保存下來的不少明清古宅相比,面積并不大,可是結構相當完善。
和三坊七巷老宅相似
“這棟宅子的房間進深都不大。”張領隊說,還有一個特點是比較長。記者在現場看到,考古隊員們已經將房間分割出來,每一間都在五六平方米左右。這和三坊七巷內的一些老宅子很相似。
廈門大學建筑學院戴志堅教授告訴記者,明清時期,房屋建筑已相當科學和完善,這一時期的房屋建筑已有完整的規劃,注重朝向、地基打造等。當時,清朝政府也頒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則例》,《營造法式》、《園冶》也都是建筑的參考標準。張領隊告訴記者,遺址內發現的水池,只有1平方米大小,但下面的底是硬土,推測在當時主要做存水防火使用,是記錄福州城市建設檔案的又一項實物填補。
記者了解到,目前屏山地鐵站東入口發現的這片房屋基礎,將在繪圖、拍照之后進行清理,繼續向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