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內陸唯一水空鐵口岸
重慶逐步做強口岸經濟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鈞 實習生李超)12月15日,記者從市政府口岸辦獲悉,重慶已成為內陸12省市唯一同時擁有航空、水運、鐵路3種口岸形態的城市,隨著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的獲批啟用,以及植物種苗口岸、原木口岸等指定口岸的申報,重慶正逐步做強口岸經濟。
擁有對外通商的口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開放的標志和平臺。從1980年我市第一個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重慶港水運口岸誕生,到今年2月團結村重慶鐵路口岸正式啟動運行,重慶已經擁有14個口岸區域,其中江北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寸灘港水運口岸、團結村鐵路口岸為一類口岸。
據悉,目前,重慶水運口岸已形成300萬集裝箱的吞吐能力;鐵路口岸已建成1個線束2條鐵路裝卸線,可實現年辦理量48萬標準集裝箱;航空口岸,已開通覆蓋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的24條國際客運航線和19條國際貨運航線。
渝企“走出去”更看重回報
高附加值項目得到青睞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鈞 實習生李超)從坐等別人投資到主動出擊整合全球資源,渝企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組成的一股新興力量。12月15日,記者從市外經貿委了解到,今年前10月,重慶有57家企業(機構)赴海外淘金,簽訂對外投資合同5.3億美元。
市外經貿委對外投資處處長宋剛介紹,今年這股國企民企競相“出海”的浪潮中,高新技術成為渝企擴充海外版圖的新熱點,除往年常見的汽摩等項目,并購高新技術、稀缺資源等高附加值項目也正成為企業進軍海外的新路徑。
高檔進口車借“渝新歐”抵渝
渝新歐班列今年已開行93趟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鈞 實習生李超)最近,渝新歐班列上又多了一類新貨物——歐洲高檔進口車。12月15日,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隨著渝新歐班列開行常態化,渝新歐鐵路越來越有吸引力,今年已開行93趟班列,除了IT產品、歐洲高檔進口車,紅酒、牛奶等消費品,也紛紛選擇渝新歐班列承運。
平行進口汽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購買,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由于進口地不同,可分為“美規車”、“歐規車”等,以區別于授權渠道銷售的“中規車”。
昨天,市外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介紹,12月6日,我市首批平行貿易進口的歐洲進口車從德國杜伊斯堡出發,一共搭載了8個集裝箱,目前,已經抵達了俄羅斯的斯摩棱斯克站,預計這批進口車將于本月下旬抵渝。
該負責人稱,位于團結村的汽車整車進口口岸10月中旬通過國家正式驗收后,這是以平行貿易方式開展進口汽車貿易的首次有益嘗試。為此,二郎老頂坡已專門修建了銷售進口汽車的汽車廣場。未來還將有更多高檔汽車源源不斷地從歐洲走“渝新歐”來到重慶。
據悉,今年1-9月,我市已銷售3.3萬輛進口汽車,而去年重慶的進口整車消費量為5萬多輛,其中,通過平行貿易進口的豪車約有5000輛。而今后,重慶有望成為平行進口高檔汽車的西部口岸直銷集散地。而有了進口整車作為大宗回程貨源,將能支撐“渝新歐”每周3班以上的回程班列開行,增強“渝新歐”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撐作用。
另外,重慶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渝新歐班列已運行93趟次、運送集裝箱7804個,貨值14億美元。
國內外汽車品牌加速西進
兩江新區千億級汽車城逐步形成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鈞 實習生李超)12月14日,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基地在兩江新區龍興工業開發區投產;12月9日,由兩江新區聯合主辦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論壇在我市舉行;11月3日,總投資38億元、年產能36萬臺的長安福特第三工廠正式投產……12月15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圍繞做強汽車產業,兩江新區迎來汽車發展新格局,國內外汽車品牌爭相落戶新區,角逐高速增長的中西部汽車市場,兩江新區千億級國際汽車城正借勢加速形成。
據介紹,今年以來,兩江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投資環境形象,吸引汽車品牌入駐國際汽車城。截至目前,已入駐長安、上汽通用五菱等國內知名汽車品牌,以及諾貝爾福基、達頂等汽車零部件企業。
來自兩江新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兩江新區汽車產業在長安股份逸動、CS35、CS75,長安福特翼虎、新蒙迪歐,長安鈴木鋒馭等多個汽車品牌持續熱銷的帶動下,產值達到1541.02億元,同比增長27.3%,生產汽車130.20萬輛,增長23.2%。同時,新區汽車產業基地在全國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汽車產品結構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長安翼虎、蒙迪歐新致勝等中高端汽車產銷兩旺,長安汽車、恒通客車等企業正在新區創建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體驗中心。
點評
嘉賓:市外經貿委主任徐強
2014年,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市委四屆三次四次五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向高度、廣度、深度拓展,全市開放型經濟呈現良好態勢,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利用外資結構優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走出去”步伐穩健,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重慶開放型經濟取得的這一系列成績,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別是今年以來,重慶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總體部署,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構建大平臺、建設大通道、形成大通關、培育大集群、營造大環境;提升“三個三合一”的輻射力,發揮開放平臺的影響力;以思想開放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配套體系建設為抓手,牢牢把握開放機遇,實現了對外開放的整體協調發展。先后獲得特殊監管區貿易多元化試點、整車進口口岸、保稅物流中心(B型)、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等一系列含金量極高的平臺和政策。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重慶日報記者陳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