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間休息時學生圍著杜順提問。光明日報攝美部攝

杜順在特制的炕上備課。光明日報攝美部攝
“我那些孩子,一點兒不比城里的差”
長嶺縣教育局局長王占祥說:“杜老師接手的班級幾乎都是差班,可很快成績就會提高,所教學科的教學成績一直居全鄉(xiāng)同年組前列。”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杜順的教學法寶。學生不愿寫作業(yè),杜順就把給學生留作業(yè)變成讓學生出題,上課時讓學生拿自己出的題去考別人。學生張澤驕傲地說:“杜老師會用西游記的故事講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有道蝸牛爬井的數(shù)學題特別難,杜老師用磚頭作標尺,讓我扮演蝸牛,大家一看就都明白了。”學生周建業(yè)搶著說。
“病不怕、疼不怕,我最怕被學生問倒,最怕誤人子弟。”為提高專業(yè)水平,杜順努力自學,他撰寫的論文曾在省市獲獎。他還坐在輪椅上參加了東北師范大學的自學考試。他創(chuàng)造的嘗試測試法、兒歌法、自我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均已在全縣推廣。
可誰會想到這些工作都是杜順在炕上跪著完成的?由于下肢完全癱瘓,萎縮的肌肉上腐洞叢生,他根本坐不起來,只能雙膝跪坐著,雙肘趴在炕上寫字。這種長期跪姿導致他雙腳背骨變形,右胳膊肘被磨破感染化膿,最后連骨頭都露了出來。“十幾年里,我最熟悉、最感動的就是每晚星空下他虔誠的跪姿。”倪春香說。
“要是村小學有城里那樣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這些孩子都能變成鳳凰。”“孩子”是杜順對學生親切的稱呼,“把班級當成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是他的人生追求,正如杜順兒子所說,“爸爸愛別人的孩子早已超過了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