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亞運會開幕式前的18時18分,45艘載著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與技術官員代表的彩船,從廣州白鵝潭出發,綿延9.3公里,向開幕式會場——海心沙前進。這一刻,一江歡歌的美景被永遠定格在人們美好的記憶里。
在亞運會舉辦的每個夜晚,這些呈現亞洲風情的彩船巡游在珠水之上,向珠江兩岸播散著亞洲人民共襄盛事的喜悅與歡慶。
這道流動的亞運彩船盛宴是如何打造的呢?記者采訪了彩船巡游組織者之一——中外運長航集團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外運”),揭密彩船巡游的幕后故事。
珠江流域緊急尋找巡游船只
2010年初,廣州亞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入倒計時階段。亞組委創意團隊接洽廣東外運,提出組織一批沙船,改造作為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用船的設想,但船舶需求并不明確。
這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事實上,近年來,因為珠三角內河航運業發展迅速,船舶逐漸走向大型化,社會上能滿足彩船創意要求和巡游航道要求的沙船很少,可選擇面也較窄。
雖然時間緊、要求高、執行難度大,廣東外運李關鵬總經理則認為:“廣東外運作為廣東省物流產業的龍頭企業,無論從政治高度、社會責任,還是企業實力、行業信譽來說,能夠參與亞運會彩船巡游項目,是政府和亞組委對我們的信任,是我們的榮譽。不管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全力以赴做好這項工作?!?/p>
經過反復討論思考,廣東外運建議,采用內貿散貨船改造為亞運彩船。這種船只長約30米-35米,寬5米-6米,載重150噸-250噸左右。但要尋找到如數的合適的船舶,并將貨船轉變為客船,是一個棘手的事。
為了推動項目進展,廣東外運不僅抽調了各部門的業務骨干參與其中,還面向社會招聘船舶技術人才,成立了一支由40人組成的珠江巡游項目小組,根據不同階段和不同工作重點進行科學分工。首要的任務就是在珠江流域緊急尋找適合的船只。
在廣東海事局的協助下,廣東外運在廣東省同類船舶數據庫中,認真勘查挑選出符合巡游條件的船舶,并于7月19日將所有船舶集結在黃埔魚珠碼頭,進行入廠改裝。
船員培訓確保巡游萬無一失
根據亞組委安排,每艘巡游彩船上需要搭載運動員代表、演員、工作人員及船員共35人。而征集到的船舶,大多數是北江上的小型貨船,這些船員并沒有客輪服務經驗。
不僅如此,根據廣州海事局規定的巡游船舶人員配置最低要求,每條彩船須配有船長1名、副駕駛1名、輪機2名、水手1名,45艘船舶的配員總數達到288人。所有人員必須持相關資格證件上崗。而當時的情況,船員只有93名,還有195名符合各類資質的船員差額。
要在短時間內,將貨船船員培訓為客船船員,并且專業技術和心理素質雙過硬,能在國際活動中承擔重要角色,成為一大難題。
經多方努力,廣東外運彩船巡游項目組在7月面向社會招募了316名船員,船員總數達409名,超過海事部門最高配置要求。
人才不但要招募,還要培養。廣東外運通過對廣東水文資料的分析,預計彩船巡游當天河道漲潮,河面風力約4級-5級,浪高約0.1米。為了保證彩船巡游的安全,確保全體船員在當天的航行中不出差錯,廣東外運在海事主管部門、專家小組等大力支持下,編制了《第16屆亞運巡游船員培訓計劃書》,并組織船員冒高溫、戰酷暑,在巡游航道上晝夜訓練。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廣東外運終于在9月26日圓滿完成了船員招募、培訓及預演練工作。
連續奮戰180天同甘共苦
巡游彩船上幾百號人,需要集結在一起好幾個月。船員來自四面八方,為了亞運會開幕式在一起工作生活。他們每天培訓演練,在不到10公里的航道中重復著編隊、靠泊碼頭訓練、夜航實操演練。
嚴格的紀律、規范的管理約束,讓這些本來在水上獨來獨往,自由自在生活慣了的“船老大” 們不時出現情緒“小臺風” 。如何讓船員們情緒穩定,又充滿斗志,不僅需要嚴格的紀律、規范的管理,更需要人文關懷。
廣東外運項目團隊積極與船員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貼心安排船員們的衣食住行,為他們送溫暖。同時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與船員們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訴求,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
為了彩船巡游項目的順利推進,廣東外運項目團隊的成員們連續奮戰180多天,無數個夜晚,都是在開會研究與方案討論中度過的。
亞運會開幕式上,當一艘艘裝扮一新的彩船隨著音樂節拍沿珠江而下,流暢準確地進入海心沙河段時,兩岸觀眾的掌聲、歡呼聲雷鳴般響起。這掌聲,不僅是對開幕式新穎獨特的贊賞,也是對廣東外運辛勤勞動的肯定。
來源:新華網(記者 陳冀)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