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密集出疆
改善市場供需,是棉花調控預案的一個重要內容。
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高級分析師汪前進說,面對今年400萬噸的棉花缺口,進口棉和儲備棉的補充必不可少,不過在8月-10月間投入100萬噸儲備棉入市后,國儲手頭的儲備棉資源估計已經不超過100萬噸。
進口棉方面,即便今年發改委再度增發滑準稅配額,國際棉價高位的背景下,進口棉難以起到抑制國內棉價上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船期的緊張,使得大量的外棉難以及時到貨補充國內需求。
一位廣東大型紡織企業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已經采購了數萬噸美棉,但由于船期的緊張,近期采購的美棉到貨時間要排到明年8月,印度棉到貨時間可以稍早,也要到4月、5月。該公司近期到貨的1萬多噸進口棉都是若干月以前簽訂的采購合同。該公司今年用棉的比例預計為1/3進口棉,1/3內地棉,1/3新疆棉,而在過去進口棉比重原本僅在兩成左右。
這一背景下,如何盤活中國國內市場現有的資源成為這一輪棉價調控的關鍵所在。
新疆占據著中國1/3的棉花產量,新疆供銷社系統人士11月23日介紹,新疆官方和棉業都估計今年的產量大致在280萬噸左右,但由于新疆棉的產量數據歷年偏差都不小,最終產量數據存在大幅修正的可能性。
“如果按照280萬噸產量估算,出疆的棉花大致會在250萬噸左右。”前述人士說,由于鐵路運力的制約,新疆棉出疆的進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棉價的漲跌。
烏魯木齊鐵路局人士11月23日透露,國家發改委10月末曾趕赴新疆調研棉花的購銷情況,并協調鐵路運輸,當時就確定了在年底前,每日至少要安排300車皮用于棉花外運。
汪前進指出,折算下來,每月能出疆的棉花就能達到30萬噸左右,大致占中國一個月用棉量的1/3。
一位鐵路部門人士指出,從9月份新棉上市至今,當前新疆棉外運的數量已經達到37萬噸,12月開始日運量將不低于310車皮,要確保9月至12月底前有100萬噸新疆棉出疆。前述廣東棉紡企業前期采購的數萬噸新疆棉在苦等了一個多月后,也得以在本周內發運。
這樣的運力安排幾乎前所未見。中國棉花協會人士介紹,歷年新疆棉每日外運的車皮數僅僅每日150車,今年年初大量新疆棉未能出疆導致的棉價上漲,加大了下游紡織企業和出口企業負擔,此事反饋到國務院高層領導手中后,得到直接批示,以致鐵路系統在今年三四月份重新調整運力,搶運新疆棉,“當時每日的車皮數也就250車。”
數位受訪人士表示,密集的甚至帶有行政調控色彩的多重措施施壓下,棉價開始大幅下跌,但是考慮到本身供不應求的格局并未改變,棉價不太可能跌到9月暴漲之前。
按照目前籽棉6元/斤的價格折算,算上加工企業500-700元/噸的合理利潤,皮棉的售價應該在2.6萬元/噸左右。”汪前進說,成本和供求的支撐,使得棉價超跌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