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圖書館東亞文獻合作暨華文報刊數字化研討會”(簡稱“圖書館館長會議”)今天在長沙舉行。來自全球知名圖書館和漢學研究機構的250余名圖書館館長和專家參加會議,從全球不同視野和角度闡述數字化發展趨勢以及東亞文獻合作的前景等。
近兩百年以來,中國和海外創辦的華文報刊超過20000種,華文歷史報刊是世界各地圖書館收藏的重要文獻部分,本次會議對于增強地方政府和企業與國際學術界的互動,促進湖南與全球圖書館的合作有著重要意義。
據悉,會議圍繞“華文報刊,數字中國”的主題展開研討,主要包括主題報告、專題討論交流和技術專題講座三大板塊的學術活動。
“華文報刊文獻數字化發展計劃”為此次會議討論的核心?!叭A文歷史報刊文獻數字化發展計劃”將整合從清朝嘉慶年間至今兩百年的華文報刊文獻4000種報刊,精選其中十分之一的報刊文獻,建立擁有4000億漢字和4億篇文章的海量歷史文獻庫——“華文報刊文獻數據庫”。 從歷史文獻中搶救、發掘和整合文化資源,為全球網民提供服務。
中國近代報刊《申報》的學術研究是本次會議專題討論交流的內容。會議上將展示已數字化的《申報》網絡版和編輯出版的“《申報》學術研究論文集”。據介紹,《申報》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11年3月23日)創刊于上海, 1949年5月27日終刊,是舊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報紙,研究近代和現代歷史的“百科全書”。
會議期間,中外專家將分別就中、日、韓多文種華文數據平臺,中國民族語言數字化規劃,語言識別技術與規模化數字化生產,中國新聞分類標引及推廣情況,青蘋果與圖書館合作方式等進行探討,并將參觀最先進的數字化生產流程和多語種數字化產品。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記者 馮志偉 見習記者 龍佳)“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