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亞萍談履新:面對人生挑戰 應該知難而進
北京奧運成就標準體育官員
2007年3月,鄧亞萍被任命為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組委會奧運村部副部長。這時,她的英語已經非常流利。
當時奧組委志愿者部一名工作人員對鄧亞萍的英語甚是折服。她記得,當時正好趕上204位代表團團長參觀奧運村。講解員們都是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英文水準,但和鄧亞萍的口語一比,就顯得不夠流利和準確。
為了培訓講解員,鄧亞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摳”,糾正講解員們的表述習慣和口語發音?!罢鏇]有想到,她的英語這么好。”
在奧組委奧運村部,鄧亞萍的另一個職務,是“村里的新聞官”。
“奧運村大概是奧運場館中最大、最復雜的。作為發言人,必須了解村子的方方面面,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弊蛲?,原北京奧運村部部長吳京汨回憶,奧運村各類工作人員有2萬7千多人,光運行計劃就有七大本。為了準備新聞發布會,“亞萍早起晚睡,鉆研勁和認真的態度讓人至今難忘?!?/p>
奧運會結束后,由奧運村運行團隊組織編寫的《北京奧運村紀事》一書中,鄧亞萍詳細地回憶了時任“村里新聞官”的情景。第一次以北京奧組委奧運村新聞發言人的身份,步入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面對著黑壓壓一屋子人和亮成一片的閃光燈,她拿出了“當年參加奧運比賽的狀態”。
這場110多家國內外媒體、130多名記者參加的新聞發布會,被鄧亞萍看作又一場乒乓球賽。
“既然上場了,就得相信自己,就得有充分的自信,就得有一種掌控整個局勢的霸氣?!编噥喥颊f,面對食品安全、宗教、安保等“敏感”話題的提問,她軟中帶硬,干脆利索,“把他們發過來的球一一擋了回去?!?/p>
在這種霸氣以外,許多記者也注意到此時的鄧亞萍身著職業套裝,略施粉黛。
“已經轉型成一名標準的體育官員了?!币幻麉浾弑硎荆c奧組委其他官員相比,鄧亞萍不論在舉止儀態上,還是在業務水準上,都絲毫不顯得遜色。
這名記者回憶,絕大多數官員在回答海外媒體的提問時,必須通過翻譯來進行。而鄧亞萍則能在中英文兩種語言之間熟練“切換”,時而口齒伶俐地用中文回答國內記者提問,旋即又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向海外記者介紹奧運村。“不光是口語能力,還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鄧亞萍已經都做到了?!?/p>
轉型政壇出任團市委副書記
奧運會結束7個月后,2009年4月,北京市委組織部宣布了對鄧亞萍的新任命——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
自此,鄧亞萍有了新稱謂——“鄧書記”。
但級別為副局級的鄧亞萍,卻沒有一點“官架子”。
2009年4月21日,在北京青年創業示范園的開園儀式上,履新之后的鄧亞萍首次公開亮相。身著棕色襯衣、短發淡妝的她,成了園區里的“明星”,不時有園區員工、企業人員要求同她合影,鄧亞萍每次都爽快地答應。當參觀到一家清華大學博士生創辦的企業時,鄧亞萍主動微笑伸手:“咱們是校友?!?/p>
在這個職位上,鄧亞萍完全告別了體壇,轉身政壇,被外界視為她又一次華麗“轉型”。
履新后,鄧亞萍曾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她回答問題很爽快,態度謙虛,她承認,團市委副書記這個職位和她原來從事的行業完全不同,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她而言,是有難度的。
她依然習慣用“乒乓球”來做比喻。她說,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自己要不斷堅持創新精神,“就像我原先打乒乓球一樣,沒有新技術,就很難站住陣腳?!?/p>
很快地,以前采訪過她的老記者發現,鄧亞萍清瘦了些。
她的日程表總是排得滿滿的:參加“五四”運動90周年表彰大會,去懷柔、順義、朝陽等區縣與基層團員交流,汶川地震一周年時與志愿者座談……每天上班、坐班的鄧亞萍,形容自己的生活是“白加黑”。
不過,即便轉型政壇,鄧亞萍依然具有明星效應。
從前在奧組委時,鄧亞萍曾經同奧運村的業主單位談判,工程要盡快交工,還要保證質量,又不能超支。鄧亞萍的“明星身份”幫了她的忙,“有些別人談不成的事,她出馬一談,就成了?!蓖聜兓貞浾f。